今年来,惠安县以“重整行装再出发、奋力再拼一座城”的信心和决心,积极采取有效措施,迅速开启新一轮创建征程,扎实开展“我为社会做好事”十大行动,落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,推动“再学习、再调研、 再落实”“两看三比”活动走深落实,积聚向上向善正能量,叠加聚合形成社会文明大风尚。11月,福建省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暨结对帮建现场交流活动在惠安举行,惠安县在会上作了经验交流发言。
一、吹响创城号角
一是整合体系强保障。结合今年换届,及时调整充实惠安县文明委和县创城指挥部的组织机构和人员组成,明确7个工作职能组工作职责,制定《2021年惠安县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实施方案》,细化推进工作措施,部署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“六大行动”。今年来,先后召开创城工作例会、推进会、协调会等20余次,其中5次采取的是视频会议、县镇村一贯到底的方式,动员全县上下奋力迈进新一轮创建征程。同时,将建成区和180个实地考察点位分解划入22个网格,每个网格由1个县领导牵头包干,构建网格与包片县领导、挂钩文明单位、帮建职能部门无缝衔接的“1+1+N”创建格局,做到“网格吹哨、部门报到”“点位吹哨、干部报到”。今年来,惠安县领导深入包干网格和实地考察点位检查督导100多次,现场调研掌握创城工作情况,协调解决具体困难问题360多个。
二是聚焦重点促提升。结合实施城乡建设品质提升年行动和“我为群众办实事”活动,持续推进19个创城达标提升项目,今年来投入1.68亿完成20条道路沥青化改造,投入9000万改造提升5座中型垃圾中转站,投入4400万改造提升22个老旧小区,集中清理电线乱拉乱挂1000余处、迁改光缆线路12公里,让群众真切感受到城乡面貌的更新改善。持续推进“智慧城市”建设,开发文明创建指挥系统APP,实现测评点问题下发、整改反馈、数据统计全流程即时响应,形成信息高度共享、部门联动处置的创城调度格局。根据道路实际情况新增施划分时段停车泊位500余个,聘请40位文明交通劝导员,引导营造安全、文明、畅通的交通环境。
三是宣传造势聚民心。依托全媒体矩阵,开设创城专题专栏,加大对创城工作动态、经验、成效的宣传报道,传播惠安打造文明向往之城的好声音、正能量。今年来,先后在中国文明网、中国网、福建文明风等媒体刊登(播)信息报道173篇(次),位居省市前列。经验总结宣传信息《惠安县聚龙社区:擦亮全国文明社区“金字招牌”》刊发在《侨区快讯》并得到泉州市领导的肯定和批示,《惠安县创新城乡公厕建管模式 让群众“方便”更方便》刊发在《泉州改革财经情况》。同时持续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、移风易俗“三率”调查和整改成效展播,不断提升市民创建工作知晓率、支持率和参与率。
二、凝聚志愿合力
一是应社会所呼搭建应急调控平台。联合惠安县民政局及时搭建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应急调控平台,以服务对象“点单”、平台“派单”、志愿组织“接单”的文明实践模式,实现志愿服务与单位、镇、村(社区)抗疫需求的有效对接。平台拓展至15支成员单位,发动志愿者达2500余人,为12个镇47个村(社区)提供核酸检测、大数据筛查、物资输送等志愿服务6000余次,募集到各界爱心人士、商家、企业的捐资捐物超50万元,为各镇、村(社区)疫情防控提供了有效的后勤保障,有效解决社会捐赠物资调配不合理、不及时等问题。
二是纾群众所需健全新时代文明实践体系。实现惠安全县12个镇128个村(社区)新时代文明实践所(站)全覆盖,形成县、乡镇、村(社区)三级贯通,中心、所、站密切联动的工作格局,打通服务群众“最后一公里”,让党的创新理论“飞入乡村百姓家”。完善提升崇武、山霞、螺城3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所,持续发挥典型示范作用。通过多功能馆室的打造,“七大平台”活动的开展,极大满足了基层群众对卫生健康知识、文体活动、科技文化等精神需求。
三是解民生所盼开展志愿服务活动。围绕“我为社会做好事,我为群众办实事”主题,发起美丽惠安、文明交通、精准帮扶、争当先锋等“十大志愿服务行动”,联合城管局、交警大队、团县委等牵头单位及责任单位利用单位优势,开展形式多样、内涵丰富志愿服务活动300多次、参与志愿者近5000人次,受惠群众2万余人。同时,“关爱生命 救在身边”“减灾防灾 安全发展”“浓情五月天 关爱残疾公益行”等一批具有惠安特色的志愿服务项目深受群众喜爱和欢迎。经验总结宣传信息《惠安县“三字诀”推动志愿服务组织发展》获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领导的肯定和批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