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,湖南卫视《少年说》节目中,一个名叫李仁志的初中生讲述了自己妈妈是外卖配送员的故事,感动了很多人。李仁志站在同学面前,向他们介绍自己母亲“卑微”的工作,在他看来,“我的妈妈辛辛苦苦地工作,却得不到他人的尊重”。但李仁志并没有因此怨恨这些人,而是选择用感恩来传递更多善意。他向环卫工人、路人微笑,并希望“他们也对我的妈妈微笑”。这个懂事孩子的一席话,让无数网友泪目。
网友们为何会泪目呢?尊重每一种职业、尊重每一个人,不正是我们常常教育小孩子的话吗?一位小孩子说出他母亲所从事职业的事实,表达出对这种职业的尊重,以及对其他职业劳动者的尊重和善意,为什么就引发了无数网友的泪目呢?
或许原因在于,道理固然没有错,但是“形势”比人强。这一位小孩能够如此坦诚地说出“我妈是外卖配送员”,实在需要相当大的勇敢。众所周知,而今,即便是在未成年人的世界里,同样处处存在着攀比。一双球鞋、一只手办、一个手机,小孩子们也是会比较的。而谁家的父母有奔驰宝马,谁家的父母做了大生意,也同样会成为同学们学习之余的八卦。在各种稚声稚气的语言和对话当中,你一样能觉察到如同成人世界般的各种虚荣心和表演欲。正因为如此,“孩子嫌父母工作不体面而不想让爸妈出席家长会”“因父母是环卫工人怕被同学嘲笑”等等行为,事实上并不鲜见,甚至于对于这样的事情,我们多数成年人很是能够理解。
有人恐怕会说,学校要加强教育。然而这个令学校头疼的问题,恐怕并不是学校的问题。孩子们稚声稚气的话语,来自于父母、家庭的耳濡目染,孩子们攀比的行为,同样也仅仅是成年人世界的投射而已。当宫斗剧成为荧屏上的主流,未成年人也必然学会察言观色、欺软怕硬,当物质追求成为一种盛行的社会风气,未成年人势必也会以拿一整套苹果装备为理想。当我们环顾周遭,平等的职业观与对不同职业者的善意,可能恰恰是成人世界所普遍欠缺的。当我们不少成年人扒高踩低,不断比较着职业、身份,不断攀比着房子、车子,你又如何去责怪于小孩子们攀比一双球鞋?
这位小孩子的坦诚和勇敢,足以令我们惭愧。惭愧的是,我们教育小孩子的话,在我们成年人的内心深处,也未必奉为圭臬。我们常常说,劳动没有高低贵贱之分,任何一份职业都很光荣。我们常常说,在任何合适自己的工作上,都能经营出有声有色的人生。我们常常说,要理解和尊敬每一个职业,每一个劳动者。然而,我们需要的却不仅仅是常常这么说,还需要真的这么想,不仅仅是要常常这么想,还需要真的把这种想法躬身践行于每一个成年人的人生中、行动中。(陈一彬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