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落日熔金的崇武海岸线上,当百年渔港遇见当代艺术,一座沉睡的工业遗址正焕发新生。
去年10月,由泉运集团与橘若文化联合打造的“橘若崇武古渡码头文创园”正式对外开放。这座占地32.58亩的滨水空间,通过“工业遗产+文旅创新”模式,打造闽南地区首个集“艺术馆、网红咖啡厅(餐厅)、天台酒吧、户外打卡区”等多种业态为一体的码头主题文创综合体,昔日闲置的港务码头,终于重获新生。
政企协作创新开发
崇武古渡码头地处崇武古城西南侧,三面临海,该区域自上世纪中期起便作为港务码头使用。随着时代变迁和产业结构的调整,港务码头逐渐失去原有功能,仓库和房屋闲置,土地利用效率低下。
崇武镇引进市场化开发模式,由泉运集团与橘若文投公司签订合作协议书,共同成立泉州市橘若园区管理有限公司,负责前期投入建设和后续日常运营管理,形成权责清晰、优势互补、收益共享的合作模式。
据悉,改造后的园区年租金收益预计较改造前提升300%,带动周边新增民宿20余家、特色餐饮商户40余户,带动周边群众就业3千余人次,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。
新旧融合激活空间
斑驳的货运仓库变身为当代艺术馆,港务办公楼屋顶架起270度观海酒廊,锈迹斑斑的龙门吊改造为灯光艺术装置……
在保留13处码头历史建筑的基础上,园区项目设计团队创造性植入现代文旅元素?!拔颐翘乇鹧朊瞿洗辰ㄖそ巢斡胄奚?,使用本地出产的砻石进行墙体加固,让工业记忆与地域文化深度交融?!备孟钅扛涸鹑私樯堋?/p>
目前,项目一期已完成现有仓库改建艺术馆及网红咖啡厅、高端民宿,新建户外亲子打卡区萌宠喂养、海上小火车、海边旋转木马等。项目二期将在原本老旧码头的基础上进行巧妙装饰改造,全面升级海岸线旅游体验新模式,高空俯瞰,粉色城堡与灰色长堤,如同一艘停泊在海边的航空母舰,成为举办海上婚礼、品牌发布会、T台走秀的不二之选。
民生工程保驾护航
项目改造建设过程中,崇武镇政府充分注重对周边渔民合法权益与生产需求的保障。
在港务码头东北部整修渔业专用通道,实施硬化工程并加装夜间照明系统,确保小型渔船全天候安全进出作业。优化泊位资源,划定国家中心渔港西码头为大型渔船专属泊位,严格执行《码头管理实施试行办法》,规范吊车调度、补给服务及场地租赁流程,保障渔船加冰、加油等核心需求。建立镇(村)与渔政、海警等部门24小时联动巡查机制,依托渔港智慧安防系统实时监控,快速调处矛盾纠纷,强化渔区生产经营秩序管理效能。
依托码头再开发构建“渔旅融合示范轴”,联动石雕转型区与港后服务区,推动产业链扩容与就业结构优化。引入文创IP与滨海体验项目,串联崇武古城、惠女文化大观园等核心资源,实现游客消费场景多元化与流量高效转化。以“强镇带村”模式整合资源,通过码头经济辐射优化居民就业环境,同步完善智慧化服务设施促进乡村振兴。(2025年4月16日《海峡资源报》第2版)